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地区,击败宋军的一次伏击战。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
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县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
韩琦闻夏军来攻,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出夏军之后,伺机破敌。
二月十四日,宋军阵未成列,即遭夏骑冲击。
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
夏军阵中忽树两丈余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死伤甚众。
夏军获胜后,闻宋环庆、秦凤路派兵来援,遂回师。
历史背景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
延州之战后,西夏军对宋西北边地的进扰愈加频繁。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正月,宋廷为遏制夏军,采纳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的建议,拟发泾原、鄜延两路兵反击。
因同任副使范仲淹持异议,仁宗命诸臣再议。
夏景宗元昊乘宋进兵未决,再度攻宋。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今宁夏隆德),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战争过程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今宁夏同心县预旺东)进发,经天都寨(今宁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芦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
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县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
韩琦听说西夏军来攻,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经怀远城、得胜寨(今西吉县将台北),抵羊牧隆城(今西吉县兴隆镇西北),出西夏军之后,伺机破敌。
如不利于战,则据险设伏,待西夏军回师时截击。
任福与泾原驻泊都监桑怿率轻骑数千先发,钤辖朱观、都监武英等后继。
二月十三日,进至捺龙川(今西吉县偏城东北),听说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等正与西夏军战于张义堡(今固原县张易)以南,于是转道南进,急趋交战处。
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西夏军也不断增援。
任福军赶到当地支援,于是西夏军佯败,诱宋军追击。
任福不知是计,脱离辎重,轻装尾随追击。
黄昏。
追至好水川。
朱观、武英部屯笼洛川(今隆德西北什字路河)。
相约次日会兵川口,合击夏军。
二月十四日,任福、桑怿引军循川西行,至羊牧隆城东五里处,发现道旁放置数个银泥盒,将盒打开,百余只带哨家鸽飞出,恰为夏军发出合击信号。
宋军阵未成列,即遭夏骑冲击。
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
夏军阵中忽树两丈余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死伤甚众,任福、桑怿等战死。
战争结果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十四日,朱观、武英部进至姚家川(什字路河口),亦陷入夏军重围中。
自辰时交战到午时,宋军溃败,宋军将士战死10300余人。
任福身负重伤,小校刘进劝他突围,任福大声喊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 遂手自扼咽喉自杀死。
其子任怀亮战死,桑怿、刘肃、武英、王珪、赵津、耿傅均战死。
其中王珪为行营都监,率4500人自羊牧隆城来援,被夏军击败。
此役宋军几乎全军覆灭,仅朱观所部千人逃脱。
西夏军获胜后,李元昊闻宋环庆、秦凤路派兵来援,遂回师。
历史影响 好水川之战,宋朝再度失败,之后李元昊踌躇满志,有声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之语。
而宋军退兵中途,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几千人,持故衣纸钱为烈士招魂,噩耗传到东京,“关右震动,仁宗为之旰食”。
宋仁宗怒贬户部尚书、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和韩琦、范仲淹。
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当地民间流行一首《边地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此时正在知泾州任上,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在佛寺设醮祭祀阵亡将士,抚恤遗族,使人心得以安定,结果被斥为滥用公使钱,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郡。
李元昊对宋朝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给西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西夏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使西夏不仅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
连年战争使西夏民穷财尽,人怨沸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加剧,境内部族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
西夏兵力到战后已处于“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的境地,元昊再发动战争是十分困难的。
同时元昊也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
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西夏望尘莫及的。
基于以上原因,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
最终促成夏宋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的新变化。
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夏宋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西夏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引起了元昊的不满。
夏辽之间其时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导致关系恶化,联盟开始破裂。
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也必须同宋朝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