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288年),字允恭,沛国谯县人。
魏晋时期大臣,魏武帝曹操之孙,陈思王曹植庶次子。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学习,平易质朴,抱负宏大,擅长骑射,袭封济北王。
西晋成立后,降封鄄城县公,出任乐平太守,入为国子祭酒。
支持齐王司马攸辅政,坐罪免官。
复为散骑常侍,以母忧去职,居丧尽哀,喜怒失常。
太康九年,去世,谥号为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曹志是曹魏陈思王曹植的庶子。
年轻时喜欢学习,凭借才能与品行而扬名,平易质朴,有宏大的抱负,还擅长骑马射箭。
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于是把他立为继承人。
后来改封为济北王。
司马炎任抚军将军时,前往邺城迎接常道乡公曹奂登基,曹志在夜里拜见司马炎,司马炎和他交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十分看重他。
出任太守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登基为帝,曹志降为鄄城县公。
司马炎下诏说:“过去在前代,虽然国运交迭兴盛,对于先代的后裔,继承不废,或者九服之内都位列藩王,充任官职。
选众任职,惟给有德的人,这是最为公平的途径。
魏氏诸位王公培养道德胸怀才器,壅塞不用时间已久,以前虽然下过诏书,应当选择任用他们,但近来各部门缺少官员,未能起用他们。
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欢他。
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
” 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置吏卒。
历任章武、赵郡太守。
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
晋武宠信 咸宁初年,司马炎下诏说:“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诚,向来质朴,学识通达,应该在翰林院任职,以便扩大贵族子弟的教化。
现任命曹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
”司马炎曾读《六代论》,问曹志说:“这是你先王写的吗?”曹志对答说:“先王有亲手写的著作目录,请让我回家查一查。
”查后回来上奏说:“查了目录没有这一篇。
”司马炎又问:“那是谁作的呢?”曹志说:“以我所听到的,这是我的同族父曹冏写的。
因为先王文章高超,名声卓著,曹冏想让书流传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
”司马炎说:“自古以来也多有这样的事。
”回过头对公卿说:“父子证明,足以查审。
从今以后,可以不再怀疑了。
” 上疏劝谏 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
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司马炎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
当时博士秦秀等人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
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朝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概危险啦!”就上奏议说:“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
自羲皇以来,天下难道是一姓所独有的吗!想争取人心的人,应当先有如磐石般的基业;想享有万代利益的人,应当和天下人共同讨论国政。
秦朝、魏朝想独擅自己的权威,贪得财物导致了灭亡;周朝、汉朝能够分享天下的好处,不论亲近疏远的都受其利用。
这是圣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
事情即使浅显,也应当深入谋划;言语即使轻微,也应该慎重考虑。
我位列儒官,如果言语无礼,那是我的过错。
知而不言,我所不敢我认为应当按博士等讨论的去做。
” 奏议写成要去上奏,见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
曹嘉看后说:“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将来一定会写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
”司马炎看了奏议,大怒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于是有关官员上书拘捕曹志等,治他们结党的罪,诏书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让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给廷尉治罪。
去世 不久,曹志又任散骑常侍。
遭母死,服丧过分超礼,因此得了重病,喜怒无常。
太康九年(288年),曹志去世,太常上奏给予不好的谥号。
崔褒感叹说:“魏颗不从乱,但因病为乱受牵累。
现在给曹志加谥而谥他的病,难道不是说他的病为乱吗!”于是谥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