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山河月明》热播,很多人才“恍然大明白”——原来建文帝朱允炆并不是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在他上面还有一位嫡出的哥哥——虞怀王朱雄英。
但非常奇怪的,朱雄英与他四个弟弟的名字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从朱允炆开始,朱标的儿子都是允字辈、名字的第三个字都是火旁,分别为允炆、允熥(吴庶人)、允熞(衡庶人)、允熙(瓯宁哀简王)。
可为何朱标的嫡长子却不是允字辈呢?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所有孙子中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家族字辈、也没有使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偏旁部首的!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有人说这是因为朱雄英身份特殊,是嫡长房嫡长孙、是时任皇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将来是准备当皇帝的,所以朱元璋给他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为的是将来其他人避讳方便。
可细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
诚然,在朱允炆成为皇太孙之后,时为魏国公的徐允恭的确是为避皇储朱允炆的讳而更名为了徐辉祖,可朱允炆的三个弟弟朱允熥、朱允熞和朱允熙都没有改名!即便是在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这三人也依然没有改名。
而且,后来的大宗帝系、明成祖朱棣一脉,也从来都没有皇帝或皇太子的兄弟因为避皇帝或皇太子的讳而改名的。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汉庶人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还有他们的儿孙赵惠王朱瞻塙、赵悼王朱祁镃等等,也都没有为了避皇帝或皇太子的讳而改名。
要知道,到朱瞻塙、朱祁镃当赵王时,赵藩与大宗帝系的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已经只是堂兄弟、而非亲兄弟了,但依然是不需要避讳的。
因为他们名字中的这些字辈都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钦定的,即便是后世的皇帝也无权随意更改!所以,有明一朝的宗室是不需要避帝讳中的字辈的,只要第三个字不与皇帝或皇太子重名就行。
明朝宗室奇葩的取名规则
提起明朝宗室的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元素周期表”。
网上关于这个梗的帖子实在太多太多,这里就不去铺开赘述了。
总而言之,明朝宗室的取名规则相当奇葩!
在寻常人家、包括很多朝代的宗室,同一辈的亲兄弟、堂兄弟往往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字辈。
比如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的儿子就都是胤字辈,如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理密亲王胤礽、诚隐郡王胤祉、怡贤亲王胤祥等等。
充其量也就是在雍正帝即位之后,一众兄弟为避他的帝讳而将胤字改为了允字,但同一辈人的字辈依然还是只有一个。
但明朝不同,或许是朱重八这个名字给朱元璋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实在太大了,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一口气给每个儿子家都取了一套专用的字辈。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愍王朱樉一脉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
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恭王朱棡一脉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
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后来的大宗帝系、明成祖朱棣一脉则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等等等等……所以,建文帝朱允炆、秦隐王朱尚炳、晋定王朱济熺、明仁宗朱高炽等等虽然都是共一个祖父的叔伯兄弟,但字辈却各不相同!当然,明朝宗室中的亲兄弟的字辈还是相同的,比如朱允炆与朱允熥、朱济熺与晋庶人朱济熿、朱高炽与朱高煦等等。
建文帝朱允炆与明仁宗朱高炽(叔伯兄弟)
可各家的字辈都不相同,又如何区分辈分呢?于是,朱元璋又规定,子孙后代中同一辈人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偏旁部首要一样。
比如朱允炆的炆、朱尚炳的炳、朱济熺的熺、朱高炽的炽,偏旁部首都是火。
同时,朱元璋还规定,父子之间名字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要符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原则。
以后来的大宗帝系为例,朱棣的棣是木旁,木生火、所以他儿子朱高炽的炽是火旁;朱高炽的炽是火旁,火生土、所谓他儿子朱瞻基的基是土旁;朱瞻基的基是土旁,土生金、所以他儿子朱祁镇的镇是金旁……如此一来,五代之内的辈分一目了然。
五代之外已经出了“五服”,血缘关系就比较疏远了,真要是需要论辈分,去查玉牒就是了。
因为名字中第三个字只能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偏旁部首,而明朝的宗室又不允许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基本也就只能在家“造小人儿”玩了。
久而久之,明朝宗室的数量越来越多,现有的字已经不够用了!不得已、老朱家只能“疯狂造字”,随便找个字加上金木水火土偏旁部首,就可以拿来做名字了。
所以,很多带着金旁的生僻字被造了出来,居然与后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很多元素名称重叠了,于是便有了“朱元璋生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之说。
虞怀王朱雄英为何不是允字辈
既然明太祖朱元璋给每个儿子家都定了一套字辈,为何懿文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却不是允字辈呢?名字的第三个字也不是火旁,这还有从这套字辈的产生说起。
朱雄英,生母为懿文太子朱标的正妃常氏、外祖父是开平忠武王常遇春。
常氏与朱标同庚,是指腹为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娃娃亲”。
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军中因病辞世。
洪武四年,常氏和朱标刚刚十六岁,朱元璋便下旨正式册立常氏为皇太子正妃,算是兑现当年对常遇春的承诺。
洪武七年,朱雄英出生,他是朱标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孙子!朱元璋异常兴奋,亲自为孙子赐名雄英。
从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得出,朱元璋内心对这个嫡长孙是充满了期待的。
开平忠武王、鄂国公常遇春画像
自洪武二年开始,朱元璋便着手命人编纂《祖训录》,到洪武六年时已经初步成书。
之后于洪武八年、洪武九年,朱元璋又对《祖训录》进行了修订并最终命名为《皇明祖训》。
而给各个儿子家的字辈,是洪武八年才正式确定并写入《皇明祖训》的。
也就是说,朱雄英出生时,朱元璋创制的这套字辈还没有最终确定!那会儿还没有什么允字辈、火旁。
而洪武十年建文帝朱允炆出生时,《皇明祖训》已经正式颁发,所以朱允炆便成了朱标一脉的第一个允字辈皇孙。
或许是因为朱雄英作为嫡长孙身份特殊、又或许朱元璋对雄英这个名字情有独钟吧,虽然《皇明祖训》确定了宗室的字辈,但朱元璋并没有给朱雄英改名,直到洪武十五年病故,他一直都叫朱雄英。
因为彼时朱元璋还没有设置皇太孙,虽然朱雄英是东宫嫡长子,却没有任何爵位、更加不是皇太孙。
以至于朱雄英直到去世,依然还是皇嫡长孙,而不是皇太孙或亲王、郡王。
在朱雄英病故之后,朱元璋宣布“皇嫡长孙视同皇子”,正式追封朱雄英为虞王、谥“怀”,是为虞怀王。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因为是朱元璋所封,“靖难”之后明成祖朱棣将吴王朱允熥降为了广泽王、衡王朱允熞降为了怀恩王、徐王朱允熙降为了敷惠王(后改封瓯宁王),唯独就是没敢降朱雄英的爵位!而这,也使得朱雄英成为了懿文太子朱标一脉唯一的一位亲王和仅有的两个有谥号的王爵之一,另一为是朱标的嫡幼子、朱允炆的同胞幼弟——瓯宁哀简王朱允熙。
当然,南明那些所谓“皇帝”追封、追谥的不算。
明成祖朱棣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