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光胤亲自导演了一场贺岁大片陈桥兵变,只见他身着黄袍,底下一片人高呼他为皇帝,而他的旧主后周恭帝柴宗训则被迫禅位,后周正式改名为宋,说起来赵匡胤和后周他们之间的纠缠不是一下就能说完的,当年周世宗柴荣还在世对赵匡胤十分赏识,也可以说是赵匡胤的伯乐,赵匡胤当时随柴荣一起攻打北汉,作战勇猛不说,还多次就柴荣于危难之中,有了这层关系,赵匡胤就一路官运亨通,不过短短几年就做到了忠武军节度使这个位置。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当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公元959年,赵匡胤陪伴柴荣一起北伐契丹归来途中柴荣捡到一个皮口袋,里边有一个刻了字的木板,上面写的是点检做天子当皇帝的捡到这个谁会不郁闷呢?柴荣也不例外,点检这个职位也叫殿前都点检,手握着上万精兵,主要负责皇宫大内的安全防护,这么重要的职位一般都是亲信之人担任的,毕竟皇帝不会拿自己身家性命开玩笑,当时的点检是柴荣的妹夫张永德,柴荣自打捡了这个皮口袋就开始疑神疑鬼,哪怕对方是自己亲戚也信不过,所以他就把张永德的点检一职给撤了可点检不能没人来担任呢,谁值得信任呢?他想来想去就决定把重任委托给赵匡胤,毕竟是一起打仗出来的交情,自己对他又有知遇之恩,那么赵匡胤又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皇宫内发现前朝遗子,赵匡胤是大度放掉还是当场杀了呢?他到底怎么处理才使得自己没背上永世骂名呢?原来赵匡胤当上点检一职不久,周世宗就病重不治,他的长子柴宗训即位,史称周恭帝,可柴宗训才七岁,朝廷只能由符太后和一帮老臣把持。
周恭帝即位第二年有人传闻契丹要入侵后周符太后和柴宗训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在大臣的推举之下,赵匡胤披帅挂印带领大军前去迎战,可赵匡胤大军行至陈桥却突然黄袍加身,还带兵返回了京城,逼迫周恭帝禅位成了天子,说起来这件事赵匡胤确实不地道,周世宗柴荣把他当兄弟许给他高官后厚禄可人还没走多久,他就欺负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篡夺了后周的江山,连后周两个字的国号都给改了。
赵匡胤登基以后,周恭帝柴宗训被降封为郑王和符太后一起去了房州,赵匡胤还是留了一线,没对后周王室赶尽杀绝,赵匡胤新皇登基肯定要去看看自己的新家,可他才刚到就发现有一个宫女手里抱着一个婴儿,他很好奇这个婴儿是谁的,谋臣范质就站出来说这是周世宗柴荣的幼子,赵匡胤当时就僵在了那里半天没说出来一句话。
他先看下自己的军事赵普,赵普立刻表明态度,脱口而出去之,其他大臣都跟着附和,只有潘美一言不发,赵匡胤看在眼里,就问潘美是怎么看的,潘美支吾了半天还是回答到我跟陛下同为旧臣,提议杀掉就是不忠,但提议不杀就会引起您的怀疑,赵匡胤听了哈哈一笑,说我也不忍心做出这种杀人子的行为。
众将商议,另立新帝一句话就定论了这个孩子的命运,那就是不杀,赵匡胤为何不杀这个孩子呢?这个孩子后来又怎么样呢?到底是怎样一种想法才能让赵匡胤放了前朝遗孤一马,难道他真是过于仁慈还是说他有不怕对方报复反抗的底气,赵匡胤把这个孩子交给潘美抚养,让他当了潘美的侄子,这之后赵匡胤就再也没过问,而潘美也十分识趣地没有再提,可大家都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难道赵匡胤不怕他的仁慈之心反过来害死自己吗?其实赵匡胤有自己的打算,前面也说过,赵匡胤由周世宗柴荣一手提拔,为了不惹后世骂名,谋权篡位必须精心谋划。
当年发动陈桥兵变,意思就是,不是我要当皇帝,而是部下逼着我当的,后来登基善待周恭帝和符太后,也是为了自己不沾染上不仁不义的罪名,好不容易这些都安排妥当,却突然多出来一个周世宗幼子来,虽然心里膈应得紧,但这场戏却还是要唱下去而且这个孩子出现的场面也十分的尴尬,那么多大臣和宫女在场,又不能一个个都杀了来堵悠悠众口吧,综合考虑之下,他决定找人收养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不怕他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至于他为啥会选择潘美来收养这个孩子,也许真是因为潘美话多。
潘美和赵匡胤感情其实很深厚,两人经常私底下喝酒聊天到深夜,所以赵匡胤对于潘美是信任的,而当时发现这个孩子时,在场的其他大臣都表示要杀掉孩子,如果交给他们抚养孩子出点什么意外,自己的如意算盘不就泡汤了吗?潘美当时所表明的立场,恰巧说明他是收养孩子的最佳人选,至于这个孩子交到潘美手上之后下场如何,据史料记载,这个孩子改为潘姓叫作潘惟吉是个做事诚恳有礼貌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仅正常成家立业,还在宋朝当过不少官,公元1010年,宋真宗派他出使契丹为了完成使命,他有病却谎称没病,结果在雄州这个地方病发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