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或者说究竟这位人物的好与坏,可以用用谥号来对一个人进行高度概括。像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后都会得到谥号,作为自己一生的总结。一般皇帝死后是由下一位 皇帝来追写谥号,朝廷大臣死后则由朝廷赐予。
魏明帝曹睿
像康熙皇帝的谥号就是继任者雍正帝追写的,像名臣岳飞的谥号“武穆”是由朝廷赐予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死后才被追加的谥号。但是有位皇帝比较逗比,偏偏在自己活得好好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谥号。这个人便是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
三国曹叡堪称史上最逗比的皇帝
作为魏文帝曹丕的长子,曹叡这个人继承了曹家的优良文学传统,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
魏明帝曹睿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曹丕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他在位期间,魏国的国力稳步上升。不仅指挥了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住了南边的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对北边也颇有建树,平定了鲜卑,攻灭了公孙渊。
曹叡的政治生涯与孙权有些相像。前期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到了统治后期,可能是觉得之前的日子太苦了,于是开始大兴土木,耽于享乐。
据《三国志?魏明帝纪》中裴松之注记载: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熈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武之舞。
魏明帝曹睿
曹叡觉得自己治理有方,于是给自己定了个谥号明皇帝,庙号为烈祖。祭祀的时候,用章武之舞。
可能是曹叡一时兴起,又或者他觉得自己命硬。总之,他干了一件操之过急的事情。
就在给自己定下谥号的一年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得了重病,死在了洛阳,年仅三十六岁。